“大叔,咱们先去酒店避险,家里由我们盯着呢!”
“发现积水超过警戒线立即上报。”
……
7月28日12时,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全区各单位闻“汛”而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让这个雨夜充满温暖与安心,将“人民至上”的答卷写在防汛一线。
海淀融媒多路记者直击防汛一线:
社区分片值守
提前筑牢“防护盾”,漏雨烦恼成过去
7月28日晚9点,上地街道八一社区党委书记王飞正在社区值守。“我们社区内的4个小区分散在3公里范围内,所以今晚采取分片值守,我和同事分别驻守信息路33号院和农大南路33号院,其他9名工作人员随时待命。”他指着墙上的值班表说道。
早在暴雨预警发布前,社区就完成了关键准备——35名物业人员组成的应急分队严阵以待,5台抽水泵、200多个沙袋已部署到位,特别是针对往年漏水的几栋居民楼屋顶,提前修补了防水层。“上周刚完成最后一处维修,”王飞望向窗外的雨幕说,“往年这时候,大概有十一二户顶楼的居民反映漏雨问题,今年这么大的雨也没接到报修。”
地下车库入口处,物业人员老张带着队员加固沙袋墙。“每个车库堆了100多个沙袋,刚才巡查时路面基本没积水。”他的手电筒光束扫过新换的排水管,雨水正打着旋儿流入下水道。3公里外的农大南路33号院,另一组队员正在清理排水箅子上的落叶。
街道统筹指挥
科技助力监控,重点点位无疏漏
28日夜间,海淀街道应急指挥部的大屏幕上,27个重点点位的监控画面不断切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进手中的对讲机传来巡查队的汇报:“万泉河桥下积水近10厘米,排水正常!”指挥部里,20余名工作人员紧盯着实时数据,200多名值班人员、300余名应急队员全员在岗,94栋商务楼宇均配备了对讲机。“所有下凹桥区都有专人盯守,”王进指着物资清单说,“光是今天下午就补充了600个沙袋。”
在老旧平房区,一支10人巡查队正冒雨检查低洼院落。“这些房子最怕屋顶漏水和倒灌。”队员小王蹲下身检查一户门前的挡水板,“我们提前给20多户换了老化瓦片,沙袋都码在院门口了。”他的雨靴踩进水洼,溅起的水花混着对讲机的电流声,在雨夜里格外清晰。夜雨渐歇,街道和社区的灯光依然明亮如星。这个雨夜,有人一直醒着。
暖心转移行动
低洼院落居民获妥善安置,全程贴心无忧
7月28日12时,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四季青镇和泓四季社区党委书记纪楠带领班子成员及时赶到辖区隐患点位——南坞28号院,挨家挨户敲开了居民的家门。
南坞28号院是典型的平房区,此前,社区党委已对该区域开展多次安全排查,并将3户6名居民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提前制定了转移方案。
“收到预警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班子成员分片包户,和镇级抢险队一起上门动员。”纪楠在采访中表示,起初有居民担心家中物品安全,不愿离开。工作人员一边耐心解释雨情的紧迫性,一边安排抢险队员帮助居民转移贵重物品。
当天下午4时许,暴雨来临前,由四季青公共服务管理集团提前安排车辆将3户居民全部安全转移。
坚守在一线保畅通
有轨电车人护航出行路
“雨大时一定要实时关注轨面情况,发现积水超过警戒线立即上报!”乘务室主任在班前会上向同事们反复叮嘱。列车驾驶员王师傅在发车前例检时,仔细检查着雨刮器和撒砂装置,“雨大的时候视线受影响,这些设备必须万无一失,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面对雨情,有轨电车公司迅速响应,提前部署应急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全力保障强降雨期间乘客的出行安全与顺畅。作为保障市民出行的重要线路,西郊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值守力量。在颐和园西门站,维修员小张穿着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站台边缘的积水,仔细检查着屏蔽门的密封胶条:“雨天湿气重,得确保门体闭合严密,不然雨水渗进设备里面可就麻烦了。”
红色预警下的温度
苏家坨镇的暖心安置与紧急救援
7月28日12时,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苏家坨镇闻汛而动,迅速响应,各保障组按预案展开工作,积极转移山区危险点位村民,全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安置环境。
在稻香湖景酒店安置点内,苏家坨镇领导带领安置组工作人员一起,规划工作区和休息区、安装床和铺床单,准备生活用品。傍晚,来自各转移点位的村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陆续抵达,安置点工作人员有序引导村民登记、安排床铺、帮忙拎行李、指引路线。“您快歇歇,喝口水”“有什么需要您尽管跟我们说”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村民们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安置点内瞬间充满了温情与暖意。
据了解,截至29日10时,苏家坨镇已累计安置群众近百人。同时,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安置点还为6岁以下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设置了专门区域,提供更贴心的照料。
积极开展“敲门行动”
精准施策保平安,贴心帮扶暖人心
夜幕降临,在永定路街道铁家坟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针对辖区金沟河路10号院、12号院及16号院三个低洼院落的不同情况,社区制定了个性化的防汛方案,提前在院落车棚、地下室周边设置了沙袋围挡,并安排专人定时巡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
工作人员正蹲在排水口旁,仔细清理着被雨水冲来的杂物。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排水口关系着整个院落的排水速度,必须保证它时刻畅通。”
在全力做好防汛应急工作的同时,各社区始终聚焦特殊群体的需求,积极开展“敲门行动”,为他们送去贴心帮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与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宣传防汛安全知识,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主动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让特殊群体在汛期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老兵防汛队雨夜值守
田村路街道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度汛
晚上10点左右,田村路街道老兵防汛队的队员们迅速启动三台抽水泵,轰鸣的机器声在雨幕中格外清晰。这支由22名退伍老兵组成的应急服务队,自2003年自发组建以来,早已成为辖区防汛的“钢铁防线”。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队员们从两天前就进驻点位,检查设备、清理排水口,时刻监测雨情变化。此刻,他们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交替掀开雨水箅子,将抽水泵的水带一一接好,浑浊的积水顺着三条管道汩汩排出,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们的裤腿。这样的彻夜值守,在汛期早已成为常态。
队员们的厢式货车就停在不远处,里面的上下铺能让大家轮流歇脚。“赶上复杂雨情,我们就在车里眯一会儿,保证始终有人盯着水位。”队长张喜忠拍了拍车身说。
一场雨,考验一座城市,也悄然温暖一座城。
感谢,每一个守护这座城市的你!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李平 祖佳琪 周颖珺 杨一凡 栗洁 张伟华
红腾网-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股票配资中心网址-昆明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