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干玎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协和没有灵丹妙药,医生也不是三头六臂。医院聚集起‘全村最硬的鳞片’,为千里寻医的患者实施强有力的生命营救。”近日,在成功帮一位患者取出插进颅内的近8厘米长的金属杆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吕威说。
7月29日22点,一辆救护车疾驰至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楼前。担架上,42岁的贾先生面色苍白,一枚接近8厘米的尖锐金属杆从他右侧鼻腔横向扎入,已在颅底停留超30个小时。
吕威介绍,这枚贯穿贾先生鼻腔、鼻窦、咽后壁,直抵颅底寰枢椎之间的“致命凶器”,与控制心跳呼吸的延髓紧邻——这里是人体的“生命禁区”,稍有损伤便可能导致瘫痪、呼吸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十几个小时前,贾先生在家乡吉林省长春市的医院被告知“手术风险太高,建议立刻转院”。他被转运至北京协和医院,一场生死营救拉开序幕。
急诊科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将他转入急诊抢救室。急诊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骨科、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连夜集结,给出治疗方案并迅速完善相关检查。
30日凌晨2点,医生用最通俗的话向家属交代病情:“这个东西搁里边儿有很大风险,一定要尽快做手术取出来。”
“早上7点半,我正在早交班,就接到了院总值班的电话,医务处点名全院(相关科室)高级别医生多学科会诊一位颅内异物患者。”麻醉科主任申乐回忆。手术室总护士长王惠珍主任护师快速组织人员,协调手术间和器械。
“针对这样一位贯通伤的患者,我们最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异物取出时的大出血,二是异物取出后,可能会造成脊髓组织出血或慢性渗血。”耳鼻喉科主任吕威的担忧,也是所有医生的顾虑。
针对这一问题,血管外科孙晓宁主治医师在请示血管外科主任郑月宏、刘志丽副主任医师后迅速拿出预案。
“我们在手术台下候命,如果拔出金属异物后出现脊髓损伤,我们上台。”神经外科副主任高俊表示。
7月30日下午1点左右,贾先生被推入手术室。麻醉环节率先迎来考验,申乐等人打头阵:“必须全程固定颈椎,避免任何微小移动。”
随后,血管外科宋希涛、孙晓宁主治医师先行造影,确认异物与血管的安全距离。吕威主任、朱真真主治医师、王澍住院医师在鼻内镜下清理血凝块,小心翼翼暴露咽后壁的金属头端。“稳住,顺着异物插入的方向拔。”吕威手持鼻咬钳,在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缓缓将金属朝右外侧拔出。全程仅用数分钟,近8厘米长的金属杆被完整取出。术后检查,确认无二次损伤。

“只记得进手术室后,一位大夫过来摸摸我的头,又摸摸我的脚,问我能不能活动脚趾头,然后我就睡着了。再醒来时,医生说手术已经结束了,非常顺利。”劫后余生,贾先生的言语间满是庆幸。
目前,经过抗感染治疗和康复训练,贾先生的意识逐渐清晰,四肢活动逐步恢复,现已转入医联体医院继续康复。
“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都给你”这个网络梗,本出自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原指全体龙族拔出最硬的鳞做成万龙甲助剧中人物敖丙背水一战。在吕威看来,此次多学科协作帮患者决战生死正是如此。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红腾网-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股票配资中心网址-昆明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